车轮上的千里行,淮北到九江的汽车旅途札记

31spcar 汽车小知识 8

淮北的晨光与汽笛声

清晨五点半,淮北的街道还浸在薄雾里,路灯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晕出暖黄的光,我在淮南汽车站门口站定,背着双肩包的游客、提着蛇皮袋的务工者、牵着孩子的老人,正三三两两汇聚,售票厅的电子屏上,“淮北→九江”的班次在7:00准时发车,红色的数字跳得醒目。

这是我第一次从淮北坐长途汽车去九江,出发前查过,全程约560公里,预计8个多小时,没有直达高铁,这辆老旧却准时的大巴,成了连接皖北与赣北最朴素的纽带,司机师傅是个淮北本地人,正蹲在车头抽烟,见我上车,用带着皖北口音的普通话说:“小伙子,坐稳啊,这车不赶时间,但准能把你送到九江。”

穿行:在皖赣大地上画一条弧线

汽车驶出淮北时,天刚蒙蒙亮,窗外是皖北平原的冬日景象:光秃秃的杨树整齐地排在田埂旁,麦苗在冻土里泛着青绿,远处偶尔有炊烟从低矮的农舍升起,广播里放着周华健的《朋友》,歌声混着发动机的嗡鸣,成了旅途最初的背景音。

过了阜阳,路况渐渐变化,平原逐渐被丘陵取代,路边的田地里多了成片的茶园,茶农戴着斗笠,在晨雾中弯腰采茶,淮北的粗粝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江南的温润轮廓,中途在六安服务区停车时,我买了杯热豆浆,塑料杯壁凝着水珠,喝下去暖烘烘的,邻座的大叔是去九江打工的,黝黑的脸上带着笑:“每年都坐这车,跟司机师傅都熟了,比火车还方便,直接送到市区。”

下午三点,汽车进入江西境内,路边的指示牌上,“九江”两个字越来越近,窗外开始出现红砖青瓦的民居,屋檐下挂着成串的辣椒和玉米,江南方言的片段从车缝里飘进来,带着软糯的尾音,有人指着远处连绵的山说:“快到庐山了,那山尖上云多的地方,就是含鄱口。”

抵达:暮色中的九江与未完的故事

傍晚六点,大巴终于抵达九江汽车站,车门打开时,一股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长江特有的水腥味,站前广场上,出租车司机举着“庐山”“九江学院”的牌子吆喝,小贩推着三轮车卖热气腾腾的茶饼。

我跟着人流下车,回头望了一眼那辆车身沾满泥点的汽车,它正准备掉头返程,像一位沉默的老友,完成了又一次千里送行,手机里收到朋友的消息:“到哪了?晚上去吃庐山石鸡!”我笑着回复:“刚下车,闻到九江的烟火气了,这趟车,值了。”

从淮北的皖北平原到九江的赣北水乡,8个多小时的车程,不长不短,却足以让一座城市的轮廓从模糊到清晰,让陌生的人短暂共享一段车厢里的时光,这辆奔波在公路上的大巴,载着的不仅是赶路的人,更是两个城市间流动的烟火与牵挂——或许这就是旅途的意义:在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中,把远方变成脚下踏实的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