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到十堰,车轮上的鄂北山水行

31spcar 汽车小知识 6

当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尽,麻城汽车站内已弥漫着淡淡的行囊气息,站前广场上,背着布袋的老人、攥着学生证的女孩、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正陆续涌向开往十堰的客车,这趟每日往返的长途汽车,像一条流动的纽带,将鄂东的红色热土与鄂北的山水之城紧紧相连,载着无数人的期盼与故事,驶过蜿蜒的山路与平原,开启一段约6小时的山水之旅。

发车:晨光中的启程

麻城汽车站作为鄂东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清晨6点便有开往十堰的首班车发车,候车大厅里,电子屏上“十堰方向”的字样格外醒目,广播里用麻城方言和普通话交替播报着检票信息,乘客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有的啃着家乡的糍粑当早餐,有的低头刷着手机,眼神里藏着对远方的向往。

“去十堰看儿子,带了点麻城肉糕,路上吃。”60多岁的张婆婆提着保温桶,笑呵呵地对邻座说,她儿子在十堰安家,每年总要往返两三次,这趟客车早已成了她最熟悉的“回家路”,司机李师傅则忙着检查轮胎和油箱,他在这条线上跑了15年,从青丝到鬓角,对每一处弯道、每一个小镇都了如指掌。“麻城到十堰,走武麻高速、福银高速,过黄冈、襄阳,进十堰地界,全程400多公里,安全第一。”他拍着方向盘说,语气里满是沉稳。

途中:车轮下的鄂北风物

客车缓缓驶出麻城,窗外的景致渐渐从平原的低矮村舍变为连绵的丘陵,初春时节,油菜花田像金色的绸缎铺展在山间,偶尔有白鹭掠过田埂,惊起一片涟漪,乘客们渐渐放松下来,有人靠窗打盹,有人和邻座聊起家常,还有的孩子扒着玻璃看风景,小手指着远处的风车:“妈妈,那个大风车在转圈圈呢!”

行至黄冈境内,广播里响起轻柔的提示音:“前方即将进入麻城龟峰山服务区,停留15分钟,有需要的乘客可以下车休息。”服务区里,热气腾腾的吊锅飘着香味,司机和乘客们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茶,聊着路上的见闻,来自红安的陈大叔掏出随身携带的笛子,吹起《八月桂花遍地开》,熟悉的旋律让车厢里响起零星的掌声,连乘务员都跟着轻轻哼唱。

下午两点左右,客车驶入襄阳境内,窗外开始出现连绵的秦岭余脉,山势渐陡,隧道一个接一个,穿过“武当山隧道”时,有人低声惊呼:“看,前面就是武当山了!”顺着手指的方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若隐若现,青灰色的殿宇在山间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车厢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壮丽的景色吸引,连哭闹的孩子都停止了哭泣,睁大眼睛望着窗外。

抵达:山水之城的温暖

傍晚6点,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十堰客运中心的站牌上,客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的瞬间,等候多时的家属们涌上前,有人举着“接爸爸回家”的牌子,有人抱着孩子踮脚张望,还有的老人拄着拐杖,眼眶湿润地望着走下车的亲人。

“妈,我回来了!”刚下车的年轻女孩扔下行李,扑进母亲的怀里,声音里带着哭腔,母亲一边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一边念叨:“路上累坏了吧?锅里还炖着你爱喝的汤。”

麻城到十堰的汽车,不仅是空间的连接,更是情感的纽带,它载着游子的思念,载着家人的期盼,载着鄂东与鄂北两座城市的烟火气,当夜幕降临,十堰的街道亮起璀璨的灯火,这辆满载故事的客车,结束了它一天的路程,但车轮下的旅程,却永远在无数人的生命里继续延伸。

或许,这就是长途汽车的意义——它让远方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每一次出发都充满希望,让每一次抵达都饱含温暖,从麻城到十堰,6小时的车程,驶过的是山水,更是人间最动人的烟火与真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