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镁光灯追逐与流量裹挟的时代,明星的每一个选择似乎都自带“风向标”属性——从穿搭到出行,从豪宅到座驾,公众总爱从他们的生活细节中寻找模仿的范本,而近年来,一个看似“反套路”的现象悄然出现:越来越多明星开始开上二手车,在“面子”与“里子”的权衡中,撕开了娱乐圈“人设”的另一面,也让二手车这一曾被贴上“老旧”“掉价”标签的消费选择,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从“新车情结”到“理性消费”:明星的“购车观”在变
过去提到明星座驾,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加长版豪车、限量版超跑,或是刚上市的新款车型,仿佛只有“最新”“最贵”才能匹配他们的身份,但如今,这种“新车情结”正在悄然松动,娱乐圈的“内卷”让不少明星面临着收入波动与商业风险,与其将大把资金砸在 depreciate(贬值)极快的汽车上,不如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二手车”;年轻一代明星的成长背景与消费观念更趋理性,他们更看重物品的实际价值而非符号意义,二手车“花小钱办大事”的特性,恰好契合了他们的需求。
以“接地气”闻名的演员雷佳音,曾在采访中大方透露自己开的是辆二手国产车,“车就是个代步工具,新的旧的能跑就行,省下来的钱给家人花不香吗?”同样被观众称为“演技派宝藏”的于和伟,也被拍到过驾驶二手面包车的画面,简约朴素的作风与他在剧中塑造的硬汉形象形成奇妙的呼应,就连流量小花周雨彤,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过自己淘二手车的经历,“找了很久,终于找到这辆‘老伙计’,虽然年份久了点,但机械状态超棒,还能省下预算买喜欢的设计品。”这些明星的选择,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年轻人“拒绝过度消费”“追求实用主义”的生活态度。
二手车:不只是“省钱”,更是“聪明”的生活方式
明星选择二手车,并非单纯的“抠门”,而是一种经过权衡后的“聪明消费”,对普通人而言,汽车从落地那一刻起就开始贬值,第一年折旧率往往高达15%-20%,买新车相当于“一手交钱,一手折旧”,而二手车经过前几年的“价值沉淀”,价格更为亲民,同样的预算,可能买到更高配置、更大空间的车型,这对于需要频繁出行、又注重实用性的明星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
二手车的“个性化”也契合了明星的“人设需求”,不少明星会选择有经典设计、独特背景的二手车,比如复古款甲壳虫、老款奔驰G级,或是带有“情怀滤镜”的车型,这些车不仅不容易“撞款”,还能在细节中彰显自己的审美与个性,正如歌手毛不易在综艺中提到的:“我那辆二手车是2005年的款,买的时候跑了8万公里,现在开了两年,还是稳稳的,比买新车时少花一半的钱,感觉像‘捡到宝’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二手车也是一种更环保的消费方式,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资源消耗不容小觑,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本质上是对资源的节约,当一些明星开始公开倡导“低碳生活”时,开二手车便成了他们践行理念的直接体现——既减少了“面子工程”的浪费,又为环保尽了一份力,这种“反差萌”反而让他们的公众形象更加立体。
破除偏见:二手车的“价值革命”
明星的“入局”,也在无形中推动着社会对二手车的认知革新,过去,很多人对二手车的印象还停留在“事故车”“泡水车”“里程作假”的刻板印象中,认为“买二手车等于买麻烦”,但随着行业发展,如今的二手车市场早已规范化,品牌认证、官方质保、第三方检测等机制日益完善,消费者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买到“放心车”。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选择自带“信任背书”,当观众看到自己喜爱的明星开着一辆保养良好的二手车,自然会打破“二手车=差车”的偏见,转而思考“这辆车是否适合我”,这种从“符号消费”到“价值消费”的转变,不仅让二手车市场迎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也让更多人开始理性看待消费的本质——不是价格越高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从“炫富”到“务实”,从“新车崇拜”到“理性回归”,明星与二手车的相遇,更像是一次社会消费观念的缩影,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体面”不在于开多贵的车,而在于是否懂得权衡与选择;真正的“潮流”,不是盲目追逐最新款,而是忠于自己的真实需求,当聚光灯下的明星都开始拥抱二手车的“性价比”时,或许我们普通人也该放下对“面子”的执念,在生活的“性价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与智慧,毕竟,能代步的,都是好车;能省下的,都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