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对许多人而言早已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生活中的“伙伴”,而机油,这位默默守护发动机的“生命液”,直接关系到爱车的健康与寿命,去4S店或修理厂保养固然省心,但自己动手更换机油,不仅能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更能让你对爱车“了如指掌”,成为真正的“懂车人”,我们就聊聊自己保养汽车时,如何选对、用好机油,让每一次保养都成为与爱车的“深度对话”。
自己保养: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掌控”的乐趣
提到汽车保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交给专业人士”,常规的机油更换并非“高难度操作”,只要准备得当、步骤清晰,完全可以在家完成,自己保养的意义,远不止“省钱”二字:
- 省钱实用:4S店或修理厂的工时费动辄上百元,而自己购买机油+机滤的成本往往能降低40%-60%,长期下来是一笔可观的节省;
- 了解爱车:亲手拧下放油螺丝、更换机滤,你会更清楚发动机的结构,油底壳、机油滤清器的位置不再陌生,日常用车时也能更敏锐地察觉异常(如机油消耗、渗油等);
- 时间灵活:无需预约,无需等待,周末午后、闲暇傍晚,随时随地就能完成保养,告别“排队两小时,保养五分钟”的尴尬。
选对机油:别让“好心”办了“坏事”
机油是发动机的“血液”,选错了,轻则润滑不足、磨损加剧,重则拉缸、抱轴,造成数千甚至上万元的维修损失,自己选机油,只需记住三个核心:黏度等级、质量等级、类型。
黏度等级:“20-5W-40”这些数字藏着大学问
机油黏度决定了其在高温下的流动性和低温下的启动性能,选对黏度是关键,机油桶上的标识(如“5W-40”)中,“W”代表冬季(Winter),前边的数字(如5W)表示低温启动黏度,数字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合寒冷地区;横杠后的数字(如40)表示高温黏度,数字越大,高温下油膜越稳定,适合高温或重负荷工况。
如何选?
- 寒冷地区(冬季-20℃以下):建议选0W、5W等低温黏度小的机油,如0W-30、5W-40;
- 温暖地区/四季通用:推荐5W-40、10W-40,兼顾高温保护和低温启动;
- 老旧车辆/发动机磨损大:可适当选高黏度机油(如10W-40),增强油膜密封性,减少烧机油。
质量等级:“API SN”“ACEA A3/B4”看懂认证标识
质量等级代表机油的性能标准,不同发动机对机油等级有明确要求,常见的认证标准有:
- API(美国石油协会):从低到高依次为SA、SB……SN、SP(字母越靠后,等级越高),目前主流汽油车推荐至少API SN及以上,涡轮增压或高性能发动机建议SP;
- 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B系列用于汽油车,C/D系列用于柴油车,如ACEA A3/B4表示适用于高性能汽油车和柴油车,对高温抗剪切性要求更高;
- 主机厂认证:部分品牌(如大众、宝马、奔驰)有自己的专属认证(如大众VW 502 00/504 00),优先选择符合主机厂要求的机油,避免“不匹配”。
类型:矿物油、半合成、全合成,别花冤枉钱
- 矿物油:基础油从原油直接提炼,价格便宜,但性能较差、换油周期短(约5000公里),适合老旧车、低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
- 半合成机油:矿物油+少量合成基础油,性能介于两者之间,换油周期约7500公里,适合预算有限、日常代步的家用车;
- 全合成机油:通过化学方法合成,高温稳定性、低温流动性、清洁性俱佳,换油周期可达10000-15000公里,适合涡轮增压车、高性能车或追求长保养周期的用户。
动手操作:自己换机油的“傻瓜式”步骤
选好机油,就该动手了!准备工作要充分,步骤要清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准备工具】
- 机油:根据上文要求选择,家用车一般需4-5L(具体以发动机油底壳容量为准);
- 机滤:务必与车型匹配,建议选择品牌原厂或副厂优质产品(如曼牌、马勒);
- 工具:举升机或安全千斤顶(用于升车)、扳手(套筒扳手或棘轮扳手,规格需匹配放油螺丝和机滤)、接油盆(容量至少10L,避免漏油弄脏地面)、手套(防滑防油污)、滤油扳手(拆卸机滤用)、漏斗(加机油用);
- 其他:抹布(擦拭油污)、新报纸(铺在地面上防污)。
【操作步骤】
安全第一:预热发动机,升车固定
- 冷车状态下,机油沉在油底壳,杂质不易放净,建议启动发动机运转5-10分钟(让机油升温,杂质悬浮),然后熄火,等待10-15分钟(机油回流至油底壳,避免烫伤)。
- 将车停放在平坦地面,拉手刹、挂P挡(手动挡挂空挡),用举升机或千斤顶将车辆升到合适高度(确保能操作油底壳和机滤),并在车身下方垫好安全凳。
放废机油:拧开油底壳螺丝,耐心等待
- 用扳手拧松油底壳的放油螺丝(通常是17-19mm的螺栓,用力方向多为逆时针,若生锈可轻轻敲击扳手增加力道),注意用手接住螺丝,避免掉落。
- 将接油盆放在放油螺丝正下方,缓慢拧下螺丝,废机油会顺势流出,此时机油温度较高,务必戴手套,避免烫伤。
- 等待废机油完全流尽(约5-10分钟),观察放油口是否有杂质或金属碎屑(少量正常,过多需检查发动机)。
换机滤:拆卸旧机滤,安装新机滤
- 机滤通常在发动机上方,形状像一个金属罐,用手或滤油扳手逆时针旋转拆卸(若太紧,可用滤油扳手卡住机滤边缘用力),注意:机滤里有残留机油,拆卸时尽量保持垂直,避免机油洒落。
- 用抹布擦拭机滤安装基座,确保干净无油污,新机滤安装前,需在密封圈(橡胶圈)上涂抹一层新机油(增强密封性,防止干磨漏油),然后用手拧紧,再用滤油扳手拧3/4圈(不宜过紧,否则密封圈变形易漏油)。
加新机油:拧紧放油螺丝,定量添加机油
- 用抹布擦净放油口螺纹,重新安装放油螺丝(按顺时针方向拧紧,力度适中,避免滑丝)。
- 取下机油盖,插入漏斗,倒入新机油(先倒入总量的80%,如4L机油先倒3.2L)。
- 缓慢降下车辆(若使用千斤顶),拔出机油尺,擦干净后重新插入,再次拔出检查机油液位(机油尺刻度范围通常为“L”(低)和“F”(高),液位应介于中间偏上位置)。
- 若液位不足,少量补充(每次加200ml),直到液位达标。
收尾检查:启动发动机,排查渗漏
- 盖好机油盖,装回机油尺,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1-2分钟(观察仪表盘上的机油报警灯,若熄灭则正常)。
- 再次检查放油螺丝和机滤是否有渗漏(可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底部是否有油渍),确认无漏油后,熄火等待5分钟,复测一次机油液位(因刚启动,机油会回流至油底壳,液位可能略有下降,补充至标准即可)。
- 最后清理工具,将废机油用密封桶装好(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需交给修理厂或回收点处理,切勿随意倒入下水道),收拾好现场,大功告成!
避坑指南:自己保养最容易踩的3个“坑”
自己保养虽好,但“想当然”的操作容易留下隐患,记住这几点,避开常见误区:
- **误区1:机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