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上路,车险是保障行车安全与财务风险的重要“防护网”,但面对琳琅满目的车险产品,很多车主难免困惑:“哪些车险是必须买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不同险种到底保什么?”本文将详细解读车险的种类、保障范围及选购建议,帮你配置最适合自己的车险方案。
交强险:国家强制购买的“基础款”
全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性质:国家强制规定,每辆上路机动车必须投保,不买不能上路、不能年检。
保障范围:只赔偿“对方”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赔自己车辆及本车人员。
赔偿限额:
-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元;
-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万元;
-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
注意:交强险保额较低,仅能覆盖小事故,若发生严重碰撞,远不足以赔偿对方损失,需搭配商业险补充。
商业险:自愿投保,按需搭配的“升级款”
商业险是车主自愿购买的险种,分为“主险”和“附加险”,可根据车辆价值、驾驶习惯和需求灵活选择。
(一)主险:核心保障,优先考虑
-
车损险(车辆损失险)
保障范围:赔偿自己车辆的损失,包括碰撞、倾覆、火灾、爆炸、外界物体坠落/倒塌、暴雨、洪水、冰雹、台风等自然灾害(2020车险改革后,盗抢险、自燃险、发动机涉水险、玻璃险、不计免赔险等均并入车损险,保障更全面)。
适合人群:新车、豪车,或驾驶技术不熟练、担心维修成本高的车主。 -
第三者责任险(三者险)
保障范围:赔偿“第三方”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交强险的重要补充,开车撞坏豪车、造成人员伤亡,超出交强险限额的部分由三者险赔付。
保额建议:目前交通事故赔偿金额较高,建议选择200万-300万保额,一线城市或豪车保有量高的地区可适当提高至500万。 -
车上人员责任险(座位险)
保障范围:赔偿自己车辆上的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伤亡(按座位划分,分“司机座位”和“乘客座位”)。
保额建议:每座保额1万-5万,可根据常乘人员情况选择,经常载家人或朋友建议投保。
(二)附加险:按需选择,针对性补充
附加险不能单独投保,需在购买主险后附加,常见类型包括:
-
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三者险附加)
作用:三者险不赔偿“第三方”的医保外医疗费用(如进口药、自费项目),附加此险后可覆盖这部分费用,避免额外支出。 -
车轮单独损失险
作用:赔偿车轮(含轮胎、轮毂、轮罩)单独损坏的情况,如爆胎、轮毂被剐蹭等。 -
新增加设备损失险
作用:赔偿车辆新增设备的损失,如导航、音响、改装包围等(需提前申报)。 -
车身划痕损失险
作用:赔偿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划痕(如恶意划车、钥匙划痕),适合新车或对车身漆面要求高的车主。 -
修理期间费用补偿险
作用:车辆维修期间,按约定天数每天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偿(通常150-500元/天),弥补出行不便。
哪些车险必须买?哪些可以不买?
必买清单:
- 交强险:国家强制,不买不能上路;
- 车损险:新车、贵车或担心维修成本者必买,保障自己车辆;
- 三者险(高保额):交强险保额低,三者险是“撞人撞车”后的核心保障,建议200万以上。
可选清单(按需选择):
- 座位险:经常载人建议买,保障自己和乘客;
- 医保外医疗费用险:三者险的“加强版”,避免自费药纠纷;
- 车身划痕险/车轮单独损失险:新车或对车身敏感者可考虑;
- 其他附加险:根据车辆使用场景(如常遇暴雨、停放环境复杂等)选择。
可不买的情况:
- 老旧车:车辆价值低(如低于2万元),车损险保费可能高于维修成本,可不买,只保留交强险+高保额三者险;
- 驾驶技术好、用车频率低:若停放安全、路况简单,可酌情减少附加险。
车险选购小贴士
- 按车辆价值配置:10万以下车,交强险+100万三者险+座位险即可;20万以上新车,建议交强险+车损险+200万+三者险+座位险+医保外医疗费用险。
- 关注免赔额:部分险种可设置免赔额(如车损险),免赔额越高保费越低,需权衡风险与成本。
- 对比多家报价:不同保险公司价格差异可能较大,可通过官网、APP或经纪人对比,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
- 避免重复投保:同一险种在不同公司重复投保,理赔时按比例分摊,不增加保障。
车险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根据自身需求、车辆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搭配交强险与商业险,才能既不花冤枉钱,又能获得全面保障,保险的本质是“花小钱防大风险”,关键时刻,一份合适的车险能为你规避财务危机,让出行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