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骤降,寒冬已悄然而至,对于车主而言,冬季不仅是对驾驶技术的考验,更是对爱车性能的严峻挑战,低温环境下,汽车的各个部件都容易出现各种“小脾气”,为了确保爱车在冬季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以下几点冬季用车保养知识不容忽视。
防冻液:发动机的“保暖内衣”
防冻液是冬季保养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能在冬季防止管路结冰胀裂,还能为发动机提供必要的工作温度。
- 检查冰点:入冬前,应检查防冻液的冰点是否符合当地最低气温要求,一般建议冰点至少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15℃,如果冰点不够或使用时间超过2年,应及时更换。
- 检查液位:确保防冻液液位在正常刻度范围内,不足时应补充同型号的防冻液,切勿混用不同品牌或型号的防冻液,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腐蚀管路。
机油:发动机的“血液”
冬季气温低,机油黏度会增大,流动性变差,增加发动机启动阻力和磨损。
- 选择合适黏度:根据车辆保养手册推荐,选择适合冬季的低黏度机油,5W-40的机油比15W-40在低温下流动性更好,能更快到达润滑部位。
- 及时更换:如果临近保养周期,建议提前更换机油,确保发动机得到良好润滑。
电瓶:车辆的“心脏”
低温环境下,电瓶的电容量会显著下降,启动困难甚至亏电是冬季常见问题。
- 检查电极:检查电瓶电极桩头是否清洁、有无腐蚀物,可用温水和小苏打溶液清洗,并涂抹专用 grease 保护。
- 测试电压:如果车辆启动困难,或电瓶使用年限超过2-3年,建议到专业维修店检测电瓶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更换,避免被扔在半路。
- 减少熄火用电:冬季尽量减少在熄火状态下使用车内电器设备,如音响、车灯等。
轮胎:车辆的“脚底鞋”
冬季路面湿滑,轮胎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 气压调整:冬季气温降低,轮胎气压也会随之下降,应适当调整轮胎气压至标准值(可参考车辆B柱或油箱盖内侧标签),不宜过高或过低,以保证足够的接地摩擦力。
- 轮胎选择:如果冬季降雪较多,建议更换冬季轮胎(雪地胎),其特殊的胎面花纹和材质能提供更好的冰雪路面抓地力,若不便更换雪地胎,至少要确保轮胎花纹深度足够(不低于1.6mm),并及时清理胎纹中的夹杂物。
- 备胎检查:别忘了检查备胎的气压和状况,以备不时之需。
玻璃与雨刮:清晰的“视野保障”
冬季雨雪天气多,玻璃和雨刮的清洁、除霜除雾功能至关重要。
- 玻璃水:务必更换为防冻型玻璃水,防止喷壶和管路冻裂,也可以使用专用浓缩玻璃水按比例自行调配。
- 雨刮片:检查雨刮片是否老化、硬化,刮水是否干净,如有必要,及时更换,停车时尽量将雨刮片立起,避免与玻璃冻结。
- 除雾除霜:冬季车内容易起雾,可开启空调除雾功能(注意切换内外循环),确保前后挡风玻璃及侧窗视野清晰,可提前准备一块干抹布,随时擦拭雾气。
暖风系统:车厢的“温暖港湾”
暖风系统在冬季使用频率高,提前检查可以确保随时提供舒适温暖的车内环境。
- 检查滤芯:空调滤芯长期使用会堵塞,影响暖风出风量,建议更换新的空调滤芯。
- 清理管道:如果暖风风量小或异味明显,可能是空调管道或蒸发器需要清理。
车身外观与底盘:抵御“寒风侵蚀”
- 车身清洁:冬季雪后及时清洗车辆,清除积雪和融雪剂(具有腐蚀性)对车漆的侵蚀。
- 底盘养护:冬季路面常有冰雪和融雪剂,底盘容易生锈,可进行底盘装甲或封釉处理,保护底盘。
雪天驾驶注意事项
除了做好保养,雪天驾驶时更要谨慎:
- 缓起步,慢行车:避免急加速、急刹车,轻踩油门,缓慢平稳驾驶。
- 增大车距:冰雪路面摩擦系数低,制动距离会大大增加,应与前车保持比平时更远的车距。
- 正确使用灯光:能见度低时,及时开启示廓灯、近光灯和前后雾灯。
- 避免空挡滑行:手动挡车型尽量使用低速挡,利用发动机牵引力制动;自动挡车型可选择低速模式或雪地模式。
冬季用车保养需要细致入微,提前做好各项检查和维护,不仅能有效避免爱车在冬季“罢工”,更能保障您和家人的出行安全,让您的爱车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最佳状态,伴您温暖出行,安全同行!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