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的车损险指什么?一篇读懂你的爱车守护神

31spcar 车险须知 7

什么是车损险?核心定义解析

车损险,全称“机动车损失保险”,是车险中的“核心险种”之一,它保障的是被保险机动车因自身事故或意外导致的车辆损失,无论是碰撞、倾覆,还是外界物体坠落、火灾、爆炸等意外原因,甚至是暴雨、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车辆受损,车损险都能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车损险的赔偿对象是“车辆本身的损失”,不包括车上人员伤亡或第三方财产损失(这两部分分别由车上人员责任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障),它的本质是“车主为自己的爱车买单”,通过少量保费支出,避免因车辆维修或重置产生大额经济损失。

车损险保什么?保障范围详解

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后,车损险的保障范围大幅扩展,目前覆盖了“车辆损失+常见附加险”的一站式保障,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车辆自身损失(核心保障)

这是车损险的基础保障,涵盖因以下原因造成的车辆直接损失:

  • 碰撞、倾覆:如追尾、剐蹭、翻车等;
  • 外界物体坠落、倒塌:如树木倒压、建筑物碎片砸车;
  • 火灾、爆炸:自燃或外部原因导致的车辆起火、爆炸;
  • 雷击、暴雨、洪水、冰雹、台风、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
  • 地陷、崖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载运被保险机动车的渡船遭受自然灾害(驾驶人随船照料)
  • 意外事故:如车辆意外坠落、坠落物砸伤等。

施救费用(实用保障)

车辆出险后,为防止或减少损失而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施救费用,车损险也会赔偿,事故后拖车费、吊车费、临时停车费、维修期间产生的油料费等(需凭票据实报销,且有最高限额)。

全车盗抢险(改革后纳入)

改革前,全车盗抢险是单独附加险,如今已包含在车损险内,保障车辆全车被盗窃、抢劫、抢夺,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满60天未追回的,保险公司按车辆实际价值或保险金额赔偿。

玻璃单独破碎险(改革后纳入)

车辆前后挡风玻璃、车窗玻璃单独破碎(无其他事故原因),车损险可承担维修或更换费用(部分公司会区分“国产玻璃”和“进口玻璃”理赔标准,投保时需留意)。

自燃险(改革后纳入)

因车辆自身电器、线路、供油系统等发生故障,或运载货物自身原因起火造成车辆损失,车损险负责赔偿(注意:人为自燃或违法改装导致的损失不赔)。

发动机涉水险(改革后纳入)

车辆在积水路面行驶或被水淹后,导致发动机损坏,车损险可赔偿(但需注意:二次启动导致的发动机损坏不赔,若涉水后应立即熄火,切勿尝试启动)。

不计免赔险(改革后纳入)

改革前,车损险有“免赔额”(即保险公司不赔的部分,通常为5%-15%),不计免赔”功能已整合进车损险,意味着事故后车主无需自行承担免赔额,由保险公司全额赔付(需满足投保条件,如事故责任划分清晰、无免责情形等)。

车损险不保什么?免责情形需牢记

尽管车损险保障范围扩大,但仍存在“不赔”的情况,主要包括:

  • 违法驾驶:驾驶人无证驾驶、酒驾、毒驾、肇事逃逸等;
  • 故意行为:人为故意损坏车辆、或制造保险事故骗保;
  • 车辆贬值损失:事故后车辆价值降低(如“折旧费”),车损险不赔;
  • 精神损害赔偿: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精神抚慰金,不属于车损险范畴;
  • 零部件自然磨损:轮胎、刹车片等日常消耗件的正常磨损(但因事故导致的损坏可赔);
  • 违法改装:车辆未登记改装(如私自改装发动机、排气管)导致的损失。

哪些人需要买车损险?

并非所有车主都必须购买车损险,但以下情况建议优先配置:

  • 新车或价值较高的车辆:新车落地即贬值,维修成本高,车损险可转移风险;
  • 常在复杂路况行驶:如多山路、多雨雪地区,或频繁通勤于拥堵路段,事故概率较高;
  • 车辆无车库/露天停放:易受自然天气、外界物体坠落等影响;
  • 追求全面保障:车损险整合了多项附加险,投保后无需单独购买盗抢、涉水等险种,省心省力。

车损险保额怎么定?理赔时怎么赔?

  • 保额确定:通常按车辆“实际价值”投保(新车购置价-折旧),也可按投保时车辆市场价协商确定,注意:保额不得高于车辆实际价值,否则超额部分无效。
  • 理赔流程:出险后立即报警(交警)并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查勘定损→提交维修发票、维修清单等材料→保险公司审核后赔付(可直赔维修厂,或转账至车主账户)。

车损险是车险中“最贴近车主自身利益”的险种,它不仅覆盖车辆本身的意外损失,还整合了盗抢、涉水、自燃等常见附加险,为爱车提供了“全方位守护”,对于多数车主而言,投保车损险+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建议保额200万以上),就能构建完善的车险保障体系,毕竟,车辆是日常出行的重要伙伴,一份合适的车损险,能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安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