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走低,冬季的脚步已然临近,对于广大车主而言,爱车的冬季保养也随之提上日程,在众多保养项目中,机油的选择与更换无疑是重中之重,它如同爱车的“血液”,直接关系到发动机在寒冷季节能否顺畅运转、延长寿命,冬季保养机油究竟有何讲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机油呢?
为何冬季对机油要求更高?
夏季用机油在冬季可能会面临两大挑战:
- 低温流动性变差:温度降低会使机油的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这就好比夏季的蜂蜜在冬季会变得格外粘稠,流动性差的机油在冷启动时难以迅速到达发动机各摩擦表面,导致启动困难、磨损加剧,甚至出现“干摩擦”的严重情况。
- 启动阻力增大:机油黏度过大,会增加发动机内部的运转阻力,导致启动时电瓶负荷加重,启动速度变慢,同时也会增加燃油消耗。
冬季选择一款合适的机油,确保其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和泵送性,是保障爱车冬季顺利启动和正常行驶的关键。
冬季机油选择的核心指标:黏度等级
选择机油,首先要看的就是其黏度等级,通常由“W”前面的数字和后面的数字组成,5W-30”、“0W-20”等。
-
“W”前的数字:代表低温性能(冬季低温黏度等级)
- 这个数字越小,代表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温度也越低。
- 0W:适用于最低-30℃的环境
- 5W:适用于最低-35℃的环境(部分品牌为-30℃)
- 10W:适用于最低-25℃的环境
- 对于我国大部分冬季寒冷地区,特别是北方,建议选择 0W 或 5W 级别的机油,以确保在极寒天气下也能轻松启动。
- 这个数字越小,代表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温度也越低。
-
“W”后的数字:代表高温黏度(100℃运动黏度)
- 这个数字越大,代表机油在高温下的黏度越高,油膜强度越好,高温保护性能越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越大越好,过高的高温黏度可能会导致低温启动困难和高速行驶时的油耗增加。
- 冬季选择时,高温黏度等级可根据车辆制造商的推荐来选择,常见的有20、30、40等,多数日系、美系车推荐使用5W-20或5W-30,而一些德系或高性能车可能会推荐5W-40。
冬季机油选择的其他考量
- 遵循车辆制造商手册:这是首要原则!车辆制造商会在《用户手册》中明确推荐适用的机油黏度等级和规格(如API SN、ACEA A3/B4等),严格按照手册要求选择,是最稳妥、最可靠的方式。
- 关注机油的低温泵送性能(CCS)和低温启动黏度(MRV):除了黏度等级,这两个指标更能直接反映机油在极寒条件下的实际表现,CCS值越低,机油低温泵送性越好;MRV值越低,低温启动时流动性越佳。
- 选择全合成机油:全合成机油采用人工合成基础油,具有优异的低温流动性、高温稳定性和更长的换油周期,在冬季,全合成机油能更好地应对极端温度变化,为发动机提供更全面、更持久的保护,是冬季用油的理想选择。
- 考虑车辆使用年限和车况:对于车龄较长、发动机磨损较为严重的车辆,可适当选择高温黏度稍大一点的机油(如5W-30代替5W-20),以增强油膜厚度,减少烧机油现象,但低温启动性能可能会有细微影响,需权衡。
冬季机油更换注意事项
- 及时更换:如果车辆之前使用的是夏季机油或高黏度机油,应在入冬前及时更换为冬季适用的低黏度机油。
- 更换机油滤清器:更换机油时,务必同时更换机油滤清器,因为旧滤清器内的污染物会影响新机油的性能。
- 选择正规渠道: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机油和滤清器,确保产品质量,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 检查机油液位:更换后或日常检查时,要确保机油液位在正常刻度范围内,不要过多或过少。
冬季保养机油,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爱车整个冬季的健康与性能,选择一款合适的冬季机油,不仅能有效降低冷启动磨损,提高启动效率,还能减少油耗,延长发动机寿命,车主们应重视冬季机油的选择与更换,为您的爱车在寒冷季节注入一剂“强心针”,让它温暖、顺畅地伴您度过每一个冬日。“对症下药”,遵循车辆手册,才能让您的爱车在冬季也“活力满满”!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