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车险买几种?精打细算避开全都要与啥不保的误区

31spcar 车险须知 5

买车险第一年,不少车主图省事直接“全险套餐”配齐;第二年续保时,看着保单清单却犯了难:哪些必须留?哪些可以砍?哪些得加保?其实第二年车险买几种,关键看用车场景、驾驶习惯和车辆价值,既要避免“花冤枉钱”,也要杜绝“裸奔”风险,今天就从核心险种到附加险,帮你理清思路,按需配置不踩坑。

交强险:法定“底线”,买一年都不能少

交强险是国家强制规定购买的险种,不管你新车还是旧车,第一年还是第十年,都必须买,它的作用是“保第三方”,即赔偿交通事故中对方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但保额很低:死亡伤残最高赔18万,医疗费用最高1.8万,财产损失最高2000元。

注意:第一年未出险,交强险保费会下调(第一年保费为基准价的90%),但如果第一年出险次数多,次年保费可能上浮,所以别以为交强险“随便买”,它关系到你每年固定的保费成本,安全驾驶还能省钱。

商业险:核心保障,按需搭配“三件套”

交强险保额太低,真遇到大事故远远不够,商业险就是“补充保障”,第二年买车险,商业险怎么选?记住这3个“主心骨险种”,再根据情况调整。

第三者责任险(“三者险”):保额别低于300万,撞豪车、人伤全靠它

三者险是交强险的“加强版”,赔偿交通事故中对方的第三方损失(人伤、物损),不包含自己的车和车上人,为什么第二年尤其要注意?

  • 风险升级:第一年新手期可能磕碰小剐蹭,第二年驾驶熟练后车速可能更快,一旦出事故,第三方豪车维修费、人伤医疗费可能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 保额建议:一线城市、经常跑高速的,建议至少300万;三四线城市平时代步,200万起步,但别低于100万(2023年多地已出现“撞劳斯莱斯赔70万”的案例,低保额根本不够)。

车辆损失险(“车损险”):自己车修车钱,新能源车/新车必买

车损险是保自己的车,无论碰撞、倾覆、火灾、爆炸,还是暴雨、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甚至医保外用药(以前三者险不赔的,现在车损险附加了“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都能赔。

第二年要不要买?看这3点

  • 车辆价值:新车(5年内)、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高),建议必买;旧车(超过8年,车价低于5万),如果剐蹭维修费比保费还高,可以考虑不买(但需承担自己修车的风险)。
  • 驾驶技术:第一年出险2次以上,第二年大概率保费上涨,但车损险“出险-保费上涨”的幅度可能比三者险小,如果车辆价值高,还是建议留着。
  • 停车环境:停在露天小区、路边易被剐蹭的,车损险能兜底;固定停在地下车库、有监控且安全的,可酌情考虑。

车上人员责任险(“座位险”):保自己人,1万/座起步够用

座位险是保“自己车上的司机和乘客”,按座位分“司机座位”和“乘客座位”,每个座位保额独立(司机座1万+乘客座每座1万”)。

第二年怎么选?

  • 如果经常带家人、朋友出行,建议买上,保额不用太高(1-2万/座即可),主要应对小事故的医疗费用,比单独买“驾乘意外险”便宜;
  • 如果基本独自开车,且自己有意外险,可以不买(但需注意:意外险只保“意外”,交通事故中“责任划分”导致的医疗费,可能不如座位险直接)。

附加险:按需“添菜”,这些情况值得考虑

除了以上3个主险,附加险不是“必买”,但特定场景下能帮你转移大风险,第二年续保时可根据需求添加:

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三者险/车损险附加):赔对方“自费药”,性价比超高

这是2020年车险改革后新增的附加险,附加在三者险或车损险上,能赔偿第三方事故中“医保外用药”(进口药、特效药等),比如撞伤对方,对方用了5000元自费药,没买这个附加险三者险不赔,买了就能报。
建议:三者险保额高的话,强烈附加,保费几十到一百块,却能避免“自费药”的大坑。

车轮单独损失险:新能源车/经常走烂路必买

保“车轮、轮毂、轮胎”单独损坏,比如爆胎、轮毂被撞坏、路上掉石子砸裂轮胎等。
建议:新能源车(轮胎磨损快)、经常跑工地、乡村烂路的,建议附加,保费不高(100-200元),换一个轮胎可能就回来了。

发动机涉水险:南方多雨城市/地下车库低洼处必备

保“发动机进水导致的损坏”,暴雨天开车过积水路段、地下车库被淹,发动机坏了能赔。
注意:涉水后二次启动发动机,保险公司不赔!所以一旦熄火千万别再打火。
建议:南方梅雨城市、车辆停放位置易积水的,强烈附加,保费根据车价不同(几百到上千元),比发动机维修费便宜多了。

精神损害抚慰金责任险:撞人后“精神损失费”也能报

附加在三者险上,赔偿事故中第三方提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比如撞伤行人,对方要求赔2万精神损失费)。
建议:经常跑市区、车流量大的路段,花几十块附加,避免“撞人后还要额外掏钱赔精神损失费”。

第二年车险配置方案:3种场景“按图索骥”

说了这么多,不同车主怎么选?参考这3种常见场景:

场景1:新手司机(第一年出险1-2次),新车/价值10万以上

推荐配置:交强险 + 三者险(300万) + 车损险 + 座位险(司机座1万+乘客座每座1万) + 医保外医疗责任险
理由:新手第二年技术仍不熟练,车损险保自己车;三者险300万防撞豪车;座位险保同行人;医保外医疗附加险堵住“自费药”漏洞。

场景2:老司机(5年以上驾龄,近2年未出险),旧车/价值5万以下

推荐配置:交强险 + 三者险(200万) + (可选)座位险
理由:老司机驾驶稳,旧车维修成本低,可省车损险;三者险200万覆盖大部分风险,座位险按需添加(如果经常载人就买)。

场景3:新能源车/经常跑长途/多雨地区

推荐配置:交强险 + 三者险(300万) + 车损险 + 车轮单独损失险 + 发动机涉水险 + 医保外医疗责任险
理由:新能源车维修贵、电池风险高,车损险必买;长途路况复杂,车轮险、涉水险防意外;多雨地区涉水险兜底发动机。

最后提醒:第二年车险,这些“省钱技巧”别错过

  1. 出险次数决定保费:第一年未出险,次年保费可降30%(车险+交强险);出险1次不涨,出险2次起大幅上涨,所以小剐蹭(损失2000元内)可考虑“私了”,别报保险。
  2. 对比多家保险公司:不同公司报价差异大,人保、平安、太保大公司服务好,中小公司保费低,可通过“车险比价平台”或保险代理人对比。
  3. 选对“投保渠道”:4S店续保最贵(比自己买贵20%-30%),线上官方APP、电话车险(如平安好车主)、靠谱第三方平台更划算,还能领优惠券。

第二年车险买几种,核心是“按需配置”:交强险打底,三者险+车损险是“安全基石”,附加险按场景“查漏补缺”,别图“全险”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