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首保”是新车落地后的第一次“体检”,通常在行驶5000公里或6个月左右(以厂家要求为准),首保主要是更换机油、机滤,并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为后续用车打下基础,但很多车主会问:首保后,保养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首保只是起点,科学的后续保养才能让爱车保持最佳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下面我们就从保养周期、核心项目、日常习惯三个方面,聊聊首保后该怎么保养。
明确保养周期:别“一刀切”,也别“凭感觉”
首保后,保养周期的确定需以《车辆保养手册》为核心依据,不同品牌、车型的保养间隔可能存在差异,常规保养周期分为两种:
- 矿物油:建议每5000公里或6个月更换一次;
- 半合成机油:建议每7500公里或9个月更换一次;
- 全合成机油:建议每10000公里或12个月更换一次(部分高端车型可延长至15000公里,需以手册为准)。
除了机油更换,其他项目(如空滤、空调滤、变速箱油、刹车油等)的保养周期也需严格按手册要求执行,刹车油通常建议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变速箱油(手动挡为齿轮油,自动挡为ATF/DCT/CVT油)一般每4-6万公里更换。
误区提醒:部分车主认为“开得少就不用保养”,其实机油即使不使用,也会因氧化而变质,失去润滑效果;长期停放后,机油中的添加剂也可能沉淀,影响性能,即使车辆行驶里程少,也要按时间周期保养。
聚焦核心保养项目:不止换机油,这些细节也别忽略
首保后,每次常规保养的核心仍是“机油+机滤”,但其他部件的检查和更换同样重要,直接影响车辆性能和安全。
发动机系统:机油是“血液”,滤芯是“卫士”
机油负责润滑、冷却、清洁发动机内部,而机滤则过滤机油中的杂质,更换机油时,需同时更换机滤(全合成机滤通常与机油配套),要检查发动机舱各部件有无渗油、漏油现象,特别是机油底壳、油封等位置;检查节气门、喷油嘴是否积碳过多,必要时进行清洗(一般每2-3万公里一次)。
空气/空调滤芯:呼吸系统要“干净”
空气滤芯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空调滤芯过滤进入车厢内的空气,若滤芯堵塞,会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或车内空气质量变差(滋生细菌、异味),一般建议每1万公里更换空气滤芯,每1.5万公里更换空调滤芯(雾霾严重或长期行驶在沙尘路段,需提前更换)。
轮胎与刹车系统:安全“底线”不能松
轮胎是车辆与地面的唯一接触点,需定期检查:
- 胎压: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冷车状态),按车门框上的标准值调整(通常前2.3bar,后2.5bar左右,具体以车型为准);
- 磨损:胎纹深度低于1.6mm(或磨损标记出现)时需立即更换;
- 四轮定位/动平衡:若车辆出现跑偏、方向盘抖动,或更换轮胎后,建议进行定位/动平衡(一般每2万公里一次)。
刹车系统需检查刹车片、刹车盘的厚度,以及刹车油管有无老化,刹车片厚度低于3mm、刹车盘出现明显磨损或凹槽时,需及时更换;刹车油含水量超过3%时,必须更换(刹车油吸水后沸点降低,高温易导致刹车失灵)。
其他关键部件:防患于未然
- 变速箱油:长期不换会导致换挡顿挫、异响,甚至损坏变速箱;
- 火花塞:镍合金火花塞每2-3万公里更换,铱金/铂金火花塞可延长至6-8万公里;
- 蓄电池:一般寿命为3-5年,定期检查电极有无腐蚀,避免亏电(熄火后长时间用电会缩短电池寿命)。
养成日常用车好习惯:保养不止在4S店
除了定期到店保养,日常用车习惯也会直接影响车辆状态,甚至减少维修成本。
避免不良驾驶行为
- 冷车“预热”别过度:现在的发动机技术成熟,启动后低速行驶1-2分钟即可(怠速预热反而增加积碳);
- 避免急加速/急刹车:猛踩油门会导致发动机负荷过大,频繁刹车会加速刹车片、刹车盘磨损;
- 长时间怠速需熄火:怠速超过1分钟,油耗比重启车辆更高,且容易产生积碳。
定期自检,发现问题早处理
每月检查一次机油液位(冷车状态下,拔出机油尺,液位在MIN-MAX之间即可)、冷却液液位(防冻液,避免“开锅”)、玻璃水液位;留意车辆有无异常响声(如刹车尖啸、底盘异响)、仪表盘故障灯(如发动机故障灯、胎压报警灯),一旦亮起及时检修。
保持车辆“清洁”
定期洗车(特别是底盘,避免泥沙腐蚀部件),打蜡或镀膜可保护车漆;内饰需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垃圾,避免滋生细菌;雨后需擦干车身,防止雨水腐蚀漆面。
4S店 vs 自主保养:如何选择?
首保后,车主可选择4S店或正规修理厂进行保养,4S店原厂配件、专业技师更有保障,但价格较高;自主保养(如连锁品牌修理厂、靠谱维修店)成本更低,配件选择多(如品牌副厂件,性价比高),但需认准正规渠道,避免使用劣质配件。
建议:车辆在保修期内,建议优先选择4S店(避免脱保);保修期后,若对价格敏感,可找口碑好的独立修理厂,但需确保配件质量和维修技术。
首保是车辆“磨合期”的终点,更是“稳定期”的起点,科学的后续保养,不仅能延长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寿命,还能提升驾驶安全性,降低用车成本,保养手册是“指南针”,日常习惯是“催化剂”,两者结合,才能让爱车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陪你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