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知识?

31spcar 汽车小知识 3

汽车文化是指汽车作为一种现代工业产品,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并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从而形成的特有文化。汽车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产品层面,也包括使用、认知等层面,可以说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21世纪,中国的汽车产品开始快速进入家庭,像服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中国的汽车文化也应运而生。

汽车文化首先是制造文化。1931年6月,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民生牌汽车研制成功。其中,70%的零件为国产,这在当时国内机械工业水平极低的条件下,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但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民生汽车工厂被日军侵占,这个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嫩芽还没等来枝繁叶茂就被扼杀了。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7月,新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汽车——解放牌卡车驶下了装配线,开启了真正的中国汽车工业的篇章。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10年里,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实现了轿车、卡车、越野车等车型的自主国产,圆了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梦。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中国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快速发展,汽车市场也迅速拓展。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也开始再次焕发活力。从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的认知,到现在的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品质、绿色环保等,中国的汽车制造文化和理念不断提升,这一个个的铁壳子也变得越来越富有情感和性格。

汽车文化也是使用文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汽车销售225.2万辆,同比增长8.6%,而前4个月,汽车累计销售超过87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1%。在疫情影响下,中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仍能保持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国也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如此快速达到如此大的保有量,最开始中国的消费者还有些不适应,体现在虽然汽车的数量快速普及,但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汽车、文明行车的认识却大大滞后。一些车主买了车后只注意到车辆给自己出行所带来的便利,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在行车中应承担的责任。不礼让行人、加塞儿、大声鸣笛、在车上乱扔垃圾、路怒症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

随着中国的汽车社会越来越成熟,中国的汽车文化也开始成型。在管理、教育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消费者的用车文化、用车文明不断提升。大部分车辆在没有指示灯的情况下,能够主动让行人行道上的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加塞儿、开斗气车、酒驾等不文明和违法行为也明显减少。诸如车友会、俱乐部等类型的自发组织也开始承担起文明行车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形成了一定良好氛围。

同时,车辆使用者的用车理念和用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绿色、环保、和谐的用车文化正在成为主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用车过程中都注意到低碳绿色的问题,开始主动选择绿色出行。

汽车文化更是创新文化。目前,中国汽车产业一个最明显的标签就是创新。包括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都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的汽车产业走在了这一趋势的前沿。一大批中国传统汽车企业和新兴的高科技企业都在努力推进这一趋势的发展。而随着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深入推广,整个汽车产业、汽车文化也不断实现创新突破。

与130多年的世界汽车发展史相比,中国汽车工业、汽车文化可能还显稚嫩。真正的汽车社会、汽车文化一定是有大量的汽车作为基础,但并不是说马路上跑满汽车就可以称为有汽车文化。汽车文化的核心不是汽车,而是“人”,是一个包括了文化、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在内的整体体系。真正成熟的汽车文化是对人,以及整个社会的环保、和谐等所表现出的尊重和关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