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那个车险哪个好?选对车险,避开这3个坑,省钱更省心!

31spcar 车险须知 8

选车险,别再“盲人摸象”

“车险那个车险哪个好?”——这大概是每位车主在续保或投保时都会纠结的问题,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车险产品、复杂的条款和业务员的“热情推荐”,很多人要么盲目跟风选“大品牌”,要么为了省钱只买“交强险”,结果真出险时才发现要么不赔,要么赔得太少,车险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选对车险,既要看保障需求,也要结合预算,更要避开常见的“消费陷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选车险,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先懂基础:车险到底有哪些“必修课”和“选修课”?

要选对车险,得先搞清楚车险的分类,目前车险主要分为“交强险”和“商业险”两大部分,其中商业险又包含主险和附加险,简单理解就是:

交强险:国家强制买的“基础保障”

这是上路必须买的“门槛险”,保费全国统一(950元/年左右,根据车型浮动),但保障非常有限:

  • 有责赔付:死亡伤残最高赔18万,医疗费用最高1.8万,财产损失最高2000元;
  • 无责赔付:死亡伤残最高1.8万,医疗费用1800元,财产损失100元。
    注意:交强险只赔“对方”,不赔自己,而且额度低,重大事故远远不够,所以必须搭配商业险。

商业险:自己选的“加强保障”,核心看这3个主险

商业险是车险的“主力”,车主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其中最关键的3个主险是:

  • 第三者责任险(三者险):保“撞了别人”的“救命险”
    交强险不够赔的部分,全靠三者险补充,比如不小心撞了豪车、行人受伤,三者险能覆盖高额赔偿。
    怎么选保额:现在交通事故赔偿动辄几十万,建议至少买200万-300万(一线城市或经常跑高速的,300万更稳妥),保费也就比100万多几百块,但保障提升明显。

  • 车辆损失险(车损险):保“自己的车受损”的“安心险”
    2020年车险改革后,车损险捆绑了“玻璃险、自燃险、盗抢险、涉水险、不计免赔险”等附加险,保障非常全面:无论是碰撞、倾覆、火灾、爆炸,还是暴雨、洪水、冰雹,甚至外界物体坠落、地震(部分公司含),只要自己车坏了,都能赔(但要扣除免赔额,除非买了“不计免赔险”)。
    建议人群:新车、价值较高的车(如10万以上)、或经常停放在不固定地点的车,必买车损险;老车(如5年以上,车价低)可酌情不买(保费可能比维修费还高)。

  • 车上人员责任险(座位险):保“车上人受伤”的“人情险”
    赔偿自己车上的司机和乘客的人身伤亡(按座位数算,每座保额可选1万、5万、10万等),比如开车时追尾,自己或乘客受伤,座位险能报销医疗费。
    建议保额:每座1万-5万足够,主要应对小磕碰,大事故有意外险补充(建议车主单独买“驾乘意外险”或“乘客意外险”,保额更高,50万-100万/座,保费更便宜)。

附加险:按需选,别花“冤枉钱”

除了主险,还有一些附加险,根据实际需求添加:

  • 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三者险附加):强烈建议买!三者险只赔“医保内用药”,医保外用药(如进口器材、特效药)不赔,附加这个险后,医保外费用也能由保险公司承担,保费几十块,但能避免几万块的额外支出。
  • 车轮单独损失险:保轮胎、轮毂、轮毂罩单独损坏(如爆胎、轮毂被刮),经常走烂路或停车环境差的车主可考虑。
  • 法定节假日翻倍险:节假日(春节、国庆等)三者险保额翻倍(如平时200万,节假日变400万),经常自驾游的车主实用。

避坑指南:这3个“误区”,90%的人都踩过!

选车险时,别被业务员的“话术”带偏,避开这3个常见误区:

误区1:“大公司就一定好,小公司不靠谱”?

真相:大公司(人保、平安、太保)网点多、理赔快,但保费可能偏高;小公司(大地、阳光、亚太等)保费便宜,理赔效率其实也不差(现在监管严格,理赔时效都达标)。
建议:如果追求“省心”,选大公司;如果预算有限,对比小公司的产品和理赔口碑(可通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查投诉率),性价比可能更高。

误区2:“只买交强险+三者险,省钱”?

真相:交强险+三者险是“基础款”,但如果你自己车价值不低(如8万以上),没买车损险,一旦自己撞墙、撞树,或者被别人剐蹭(对方没保险或逃逸),修车费用只能自己掏腰包。
建议:新车或价值较高的车,至少配“交强险+三者险(200万以上)+车损险”,这是“黄金组合”。

误区3:“出险次数多,小事故自己修更划算”?

真相:很多车主觉得“出险1次,次年保费上涨(约10%-30%),小事故不如自己修”,但要注意:

  • 连续3年不出险,保费可低至3折(首年交强险+商业险约5000元,3年后可能只要1500元);
  • 如果小事故修车费2000元,但出险后次年保费涨1500元,那确实不划算;但如果修车费5000元,保费涨2000元,还是走保险更划算。
    建议:修车费<次年保费涨幅的,自己修;反之,走保险。

不同人群的“定制方案”:对号入座不纠结

结合用车场景,给大家推荐3种常见投保方案:

新手/新车党:“全面保障型”

组合:交强险 + 三者险(300万) + 车损险 + 座位险(司机/乘客各1万) + 医保外用药附加险
理由:新手剐蹭、碰撞概率高,车损险修自己车;三者险高额保额防“天价赔偿”;座位险保车上人,医保外附加险补充三者险漏洞。
预算:约6000-8000元/年(新车按实际价值计算)。

老司机/旧车党:“经济实用型”

组合:交强险 + 三者险(200万-300万) + 医保外用药附加险
理由:老车价值低(如5万以下),车损险保费可能比维修费还高(约1000-2000元),可不买;三者险是重点,避免“撞不起人”。
预算:约2000-3000元/年。

家庭用户/经常载客:“侧重人员保障型”

组合:交强险 + 三者险(300万) + 车损险 + 座位险(司机/乘客各5万) + 医保外用药附加险 + 法定节假日翻倍险
理由:经常带家人朋友出行,座位险保额要充足;节假日翻倍险应对自驾游高峰期风险。
预算:约7000-9000元/年。

最后一步:投保前“3查3问”,不吃亏

决定投保前,花5分钟做好这几点,避免后续扯皮:

  1. 查公司资质: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保险公司是否合法,偿付能力是否达标(>100%及格);
  2. 查条款细节:重点关注“保险责任”“免责条款”(如“发动机进水后二次启动不赔”“地震及次生灾害不赔”等),明确哪些能赔、哪些不能;
  3. 查历史理赔:通过“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查询平台”或保险公司APP,查看自己过往出险记录,避免业务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