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车年限增长,很多车主到了第四年会产生疑问:车险是不是该“精简”了?哪些险种必须保留,哪些可以省下?车险投保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关键要根据车辆状况、驾驶习惯和实际需求来搭配,本文结合第四年车辆的特点,为你梳理出“必选”“可选”和“按需选”的险种清单,帮你花对钱、保到位。
先搞懂:第四年车险,为什么不能“裸奔”?
车险改革后,险种分为“交强险+商业险”两大部分,交强险是国家强制购买的,但赔偿限额较低(死亡伤残最高18万,医疗费用1.8万,财产损失2000元),一旦发生较大事故,远远不够覆盖损失,而第四年的车辆,虽然可能过了“新手期”,但零部件老化、剐蹭风险依然存在,甚至因使用年限增加,故障概率也会上升,商业险仍是“安心保障的核心”。
商业险“必选清单”:这几项不买,风险自担
第三者责任险(三者险):保额至少200万起,建议300万
“三者险”是交强险的“加强版”,赔偿第三方(他人的人伤、车损、财产损失),也是最重要的“责任险”,第四年车辆虽然车龄增长,但上路行驶的风险不会降低——万一发生严重事故(如撞豪车、行人伤亡),动辄几十万的赔偿,没有三者险只能自己掏腰包。
建议:一线城市、车流量大的地区,保额至少300万;小城市或乡镇,200万是底线,这笔钱省不得,一年保费也就1000-1500元,但关键时刻能“救命”。
车辆损失险(车损险):旧车也建议买,尤其“非营运”私家车
2020年车险改革后,车损险已包含“玻璃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盗抢、不计免赔”等附加险,性价比大幅提升,第四年的车辆,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 零部件老化(如刹车系统、轮胎),易发生小剐蹭;
- 夏季高温易自燃,暴雨天发动机进水风险增加;
- 停放时可能被划、被砸,甚至盗抢。
建议:即使车龄较久,只要车价仍在5万元以上,建议投保车损险,保费根据车价计算,比如10万的车,一年约1500-2000元,比修一次发动机(大修上万)划算得多。
商业险“按需选清单”:这些险种,看情况决定
车上人员责任险(座位险):经常载人建议买
赔偿本车司机和乘客的人伤(医疗费、伤残赔偿),按“座”投保(司机座、乘客座),每座保额1-10万不等,第四年车辆如果经常带家人、朋友出行,建议加上“座位险”,尤其司机座——万一发生事故,司机自己的医疗费用也能覆盖,保费很低,每座约50-100元,但保障实用。
不计免赔险:已包含在车损险中,单独买的是“附加险”
改革后,“基本险的不计免赔”已默认包含在车损险、三者险中,无需单独购买,但有些附加险(如“指定修理厂险”“车轮单独损失险”)仍需加购“附加不计免赔”才能100%赔付,如果投保了这些附加险,记得勾选“不计免赔”,否则事故后可能要自己承担10%-15%的免赔额。
划痕险:新车龄或常停露天可考虑
赔偿车身无明显碰撞痕迹的“单方剐蹭”(如被钥匙划、被自行车碰),第四年车辆如果漆面仍较新,且经常停在露天小区或路边,可以考虑加购,保额一般2000元、5000元、1万元不等,保费约300-800元,但要注意“累计赔付”,多次小剐蹭可能用完保额。
这些险种,第四年可以“果断省下”
自燃险:车龄超5年再考虑
自燃险赔偿因电路、油路等问题导致的车辆自燃,第四年的车辆,如果定期保养、线路未私自改装,自燃概率较低,且车损险已包含自燃责任,无需单独购买,建议车龄超过5年、或曾出现过高温报警、线路老化问题的车辆再考虑。
涉水险:已包含在车损险中,无需重复买
改革后,车损险已涵盖“发动机涉水损失”,且“二次启动”导致的损坏也能赔,无需单独购买“涉水险”,第四年车辆如果常走积水路段,只需确保投保了车损险即可。
盗抢险:城市治安好、有固定车库可省
赔偿车辆被盗、被抢后的损失,现在车辆GPS定位普及,盗抢率较低,且车损险已包含盗抢责任,如果车辆停在小区车库、治安较好,第四年可以不买;但如果经常停放在偏僻路段、或车辆价值较高(如豪车),仍建议保留。
第四年车险“黄金搭配方案”
- 必选组合:交强险 + 第三者责任险(200万-300万) + 车损险
- 推荐升级:必选组合 + 车上人员责任险(司机座+乘客座)
- 按需添加:划痕险(新车漆、常露天停)、附加不计免赔(若投保了其他附加险)
最后提醒:投保前可对比多家保险公司报价(人保、平安、太保等),通过“电话车险”“官方APP”或“靠谱渠道”投保,往往能获得更优惠的折扣,第四年的车,与其纠结“要不要买险”,不如根据实际需求搭配,用合理的预算换一份“上路安心”——毕竟,安全比省钱更重要。